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因雷電造成上千人傷亡,約550人死亡,財產損失為70-100億元。雷電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僅次於暴雨洪澇、氣象地質災害,被聯合國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所以,防雷裝置性能好壞,直接關係著防雷安全。
現代從防雷技術角度來說防雷設施包括外部防雷保護(建築物或設施的直擊雷防護)和內部防雷保護(雷電電磁脈衝的防護)兩部分:
外部防雷係統主要是為了保護建築物本身免受直接雷擊引起火災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
而內部防雷係統則是為了防止雷電波侵入、雷擊感應過電壓以及係統操作過電壓侵入設備造成的毀壞。
防雷裝置主要由接閃器(避雷針、避雷帶的統稱)、引下線和接地極組成。
特別是接地極埋於地下,引下線又常常被雨淋風吹得,長年累月容易因鏽蝕導致斷裂、脫焊,如此一來,接閃器接到的雷電能量無法通過接地極進入到大地消耗掉,從而更加容易對建築物和人員造成傷害。
外部防雷裝置以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避雷線為主,其中避雷針是最常見的直擊雷防護裝置。
當雷雲放電接近地麵時它使地麵電場發生畸變,在避雷針的頂端,形成局部電場強度集中的空間,以影響雷電先導放電的發展方向,引導雷電向避雷針放電,再通過接地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大地,從而使被保護物體免遭雷擊侵害。
安裝了防雷裝置之後,是不是雷電防護就萬事大吉了呢?
當然不是,因為所有的防雷裝置是否有效發揮作用才是雷電防護的關鍵所在。因此,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就顯得尤為必要。
外部防雷裝置的有效連接、接地電阻值符合規範要求,才能達到防雷作用
外部防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三部分組成,三者之間應連接良好,並且接地電阻符合規範要求,才能達到防雷的作用。
盡管避雷針被冠以“避雷”二字,但僅僅是指其能使被保護物體避免雷害的意思,而其本身恰恰相反,是“引雷”上身,經年置身於雷暴的侵襲之中,其性能自然也倍受“考驗”。
再加上常年經受風吹、日曬、雨淋、霜凍等嚴寒酷暑的考驗以及鏽蝕腐爛,往往導致其發生折斷、腐化、嚴重鏽蝕、接觸不良甚至三部分之間斷裂的情況發生,這樣的防雷裝置不僅不能防雷,還有可能成為引雷裝置,反而加重雷電危害的潛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