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了新的接地係統模型,按接地的功能進行分組接地。采用“隔離式分組接地技術”的聯合接地係統,規範了接地方法,在工程實現上采用“接地分配箱”的方法,使今後的通信局站的設計、施工、維護更加規範、簡便,尤其是接地線的維護管理更加清晰,完全消除了原來的接線混亂狀態,既降低了雷擊故障概率、提高了網絡運行質量,同時又大幅度的降低了基站建設投資和維護費用,具有很顯著的可靠性指標和經濟性指標。
2、在新的接地係統模型上建立了電源、信號端口的雷電以及其他幹擾源的防護方法,明確端口隔離防護理念,找出設備雷擊損壞的最真實的原因,為選擇更好的防護方法和設施提供理論依據,真正的提高網絡和設備的可靠性。該技術實現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完全隔離,不存在相互影響;有效防止了因為雷電流使地電位提高而造成的電力、電子(通信)設備係統工作接地和機殼的電位提高,保證了電力、電子(通信)網絡的正常工作和設備維護人員的安全。
3、該技術實現了聯合接地電阻的大小不再影響工作接地、保護接地的電位,從而使聯合接地電阻值可以放大,例如選擇一定的濾波器參數可以在聯合接地電阻為100歐姆(此指標為遠征的產品生產的基礎指標)的接地係統達到接地係統5歐姆的頻率效應水平和防護水平;因此,通信局站可以不需要原來要求的小的接地電阻值。
4、實現了接地係統不需要較大的第一次建設投資和今後的維護投資,也不需要使用降阻劑等化學品,提高了接地係統的使用壽命;實現了無源器件的使用,完全實現接地係統的免維護;實現了符合現代技術發展方向和相關行業技術。如《中國移動通信基站防雷係統管理規定》(2006年4月發)第4節第1條規定:“當基站的土壤電阻率大於1000Ω·m時,可不對基站的工頻接地電阻予以限製”;第4條規定:“要求不提倡使用降阻劑及高效接地棒之類的產品降低接地電阻”。
5、在實際的基站中往往土壤電阻率大的地方多在高山等環境惡劣處,傳統方法就是采用降阻劑及高效接地棒之類的產品降低接地電阻,如果在接地方法上遵守新規定就意味著該通信基站存在著很大的故障隱患。因此,這些接地技術新規定的補充和更好防護措施;實現了從根本上解決電力、電子(通信)設備及網絡的瞬間中斷、退服、硬件設備損壞問題;適用麵很廣泛,新建和改造等安裝極為簡便,填補了國內、國際的防護空白。
6、該技術已經商業化,在電力、通信等領域取得以下成果:
安裝和建設速度更快。電子設備實現了“工廠製造取代現場製造”,安裝方便可提高建設速度,加快投入產出,比如普通通信基站工程平均可以節約建設時間15—30天;
投資更省。減少規劃、設計、征地、補償、安裝、維護等一係列工序,節約大量的建設和維護投資,不需要改造和少維護至少可以減少30%;
防護效果更好。大幅度減少接地故障和雷擊災害,雷擊故障從5%-10%下降到1%以下,防護效果提高5—10倍;
更節能減排。減少鋼材銅材和化工材料的應用,減少土地占用。國內國際均采用傳統的接地方法,遠征是一家采用創新的防護接地方法,為國家和社會創造環保節能的效益。